常用的壓電加速度傳感器由繃簧,質塊,基座,壓電元件,夾持環。壓電元件—質量塊—繃簧體系裝在圓形中心支柱上,支柱與基座銜接。這種結構有高的共振頻率。但是基座與測驗對象銜接時,假如基座有變形則將直接影響拾振器輸出。此外,測驗對象和環境溫度變化將影響壓電元件,并使預緊力發生變化,易引起溫度漂移。壓電元件由夾持環將其夾牢在三角形中心柱上。
壓電加速度傳感器的運用上限頻率取決于幅頻曲線中的共振頻率,一般小阻尼(z<=0.1)的壓電加速度傳感器,上限頻率若取為共振頻率的1/3,便可確保幅值差錯低于1dB(即12%);若取為共振頻率的1/5,則可確保幅值差錯小于0.5dB(即6%),相移小于30。但共振頻率與壓電加速度傳感器的固定情況有關,壓電加速度傳感器出廠時給出的幅頻曲線是在剛性銜接的固定情況下得到的。
實際運用的固定辦法往往難于到達剛性銜接,因而共振頻率和運用上限頻率都會有所下降。其中選用鋼螺栓固定,是使共振頻率能到達出廠共振頻率的辦法。螺栓不得悉數擰入基座螺孔,避免引起基座變形,影響壓電加速度傳感器的輸出。
在安裝面上涂一層硅脂可增加不平整安裝外表的銜接可靠性。需要絕緣時可用絕緣螺栓和云母墊片來固定壓電加速度傳感器,但墊圈應盡量簿。用一層簿蠟把壓電加速度傳感器粘在試件平整外表上,也可用于低溫(40℃以下)的場合。手持探針測振辦法,在多點測驗時運用特別便利,但測量差錯較大,重復性差,運用上限頻率一般不高于1000Hz。用磁鐵固定壓電加速度傳感器,運用便利,多在低頻測量中運用。
此法也可使壓電加速度傳感器與試件絕緣。用硬性粘接螺栓或粘接劑的固定辦法也長運用。某種典型的壓電加速度傳感器選用上述各種固定辦法的共振頻率分離約為:鋼螺栓固定法31kHz,云母墊片28kHz,涂簿蠟層29kHz,手持法2kHz,磁鐵固定法7kHz。
上一條: 運用靜態電阻應變儀需要留意的問題
下一條: 靜態電阻應變儀的優勢